241222 來去看新Hyundai Santa Fe(2024)

新的Santa Fe上市前我非常有興趣,還在Youtube看到一個台灣人在加州有參與內裝設計,這車還真的是少數吸引我目光的車子,外觀致敬DEFENDER 130,但是看到Land Rover的妥善率,或許韓國車還可以一拚。

單看介紹還以為他是對標TOYOTA Land Cruiser 250,結果實際一看尺寸明顯小一號。所以很不幸的,第三排後座空間偏小,比TOYOTA Wish大不了多少,要長時間乘坐我想還是算了。車商也很有意思的旁邊放了台Custin,兩者一相比,第三排空間考量的消費者,肯定會飄向Custin。如果只買二輪驅動版本Santa Fe,到還不如買Custin就好。不過要說內裝質感當然還是Sante Fe好多了,畢竟貴了三、四十萬。只是Santa Fe方向盤口徑意外的小,是共用了掀背車的嗎?

所以Santa Fe大概只剩下四驅是個賣點了。如果沒有要買四驅車款,建議別買了。只是兩百萬買四驅現代,還是加到250買二驅Lexus RX 350/350h 又面臨思考,我想多數人會選Lexus吧。

總結 不建議買新款Santa Fe

要載六人我會毫不考慮買Custin(目前200萬內MPV根本沒什麼選擇),但是要買四驅車,我壓根不會買Santa fe。


241220 鴻海買日產?

鴻海買日產絕對是個正面的操作

鴻海原本想做電動車代工廠,可是鴻海大客戶"Apple"竟然不玩了。這下可好,我鴻海頭都洗了,你蘋果卻不玩了。

現在鴻海的電動車大計畫出海口只剩下小小的Luxgen,這麼小的市場,鴻海野心怎麼可能只有這樣。

沒想到這時候本來想從雷諾獨立的日產越玩越小,小到自己公司都快撐不下去。又這麼剛好,鴻海請來的"關潤",他以前就是日產的三把手,在日產多年深知日產的狀況。這時候如果能藉由鴻海之力回鍋日產,根本就是他最希望的事情。而這件事情鴻海也能有最大的獲利,日產現有的品牌、行銷、通路、物流、供應鏈、市場都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,推出幾輛鴻海底盤的電動車打響名號,這樣也比只有在台灣賣n7強得多。

但是鴻海有個形象問題,之前收購"夏普"的前例,這件事情對日本人印象極差,差到日本人普遍認為Sharp不是日本品牌,最後堺工廠還搞到關門,日本人看鴻海並沒有很正面。所以這次併購才會被Honda說他要當白馬騎士。

其實Honda併購Nissan其實很辛苦,兩個品牌銷售量相當,在現今世界上的車廠只能算是中型規模,難以和前幾名相比。這會造成車廠開發的產品速度跟數量,無法和競爭對手相比。所以和Nissan合併提高市佔率,甚至可以分享開發、生產的成本,這絕對是正確的想法和理由。但是可惜的是Nissan現在瀕臨虧損,Honda賺得夠補這個錢坑嗎?即將到期的債務,Honda扛得起來這個洞嗎?

我想建議Honda要放棄,讓給鴻海會比拚老命併購Nissan好。雖然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傲氣,想要日本人自己來救日產,但是股東還是要照顧的,不要搞到美國Honda不爽。現在Honda主要利潤可是來自北美。鴻海來就有個好處,Nissan肯定會轉為電動車為主,如果Nissan電動車走代工模式,傳統汽油車順勢減產,當然日本人失業會有點不爽,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,因為Honda來也會有一樣的情況關廠裁員,黑臉由鴻海來做,反正日本人對鴻海本來就好感度不高。

不過電動車在日本也不受歡迎,說不定之後有兩個可能

  1. 日本Nissan關廠,還可以讓Honda撿便宜買個舊廠房來用用,專門生產日本人最愛的微型車。歐美市場就由鴻海營運的Nissan繼續維持。
  2. 或者更進一步,把Nissan日本廠轉型成為純外銷的電動車代工基地,外銷歐美,畢竟歐美最近都想把中國的電動車課重稅,鴻海真的可以純代工。
我私心的希望鴻海能夠併購NISSAN,HONDA繼續保持他獨立車廠的樣子。

畢竟HONDA一直是我最愛的車廠。本田魂

241129 Nissan策略導致現在的困境?

 我不想討論Nissan該怎麼救,只想說說他們是走錯哪一布導致今天的困境。

近期新聞提到Nissan只剩下十多個月來挽救公司,主因是2026年有發行歐元美元日圓的債務要償還,簡單說就是公司的現金流不足以支撐公司的營運,債務還不出來就要破產重整了。以今年上半年來看現在銷售不斷下滑,美國中國銷售量都衰退20%以上;2024H1淨利縮水94%,我看是大佛難救。

我私心認為原因有三

一、中國不愛三缸車,沒事出個三缸的X-trail,主事者真的腦袋有洞。中國消費者就是不愛三缸車。Ford Focus血淋淋的教訓就在前面,你Nissan 再次踩線,銷售量就從2019年舊款四缸21萬輛跌到2023新款3萬輛。這不是玩死自己嗎?

二、搞啥不用充電的電動車?Nissan特有的油電車其實是增程車,亞洲賣了好一陣子了,但是北美卻沒有賣,最近電車退燒,油電車銷售量爆火,北美卻沒賣,只賣Rogue1.5t汽油版三缸輕油電。結果就是把市場送給TOYOTA。

三、Nissan電動車特色不討喜。ARIYA確實外觀內裝都很讓人心動。但是現在主流電車TESLA,給的就不是豪華內裝,外觀也不怎麼討喜,可是消費者買單。現在消費者要求電動車就是科技,里程,價格。這三點ARIYA通通給不了。ADAS比不上、充電速度、行駛里程、OTA(台灣沒有)、價格也不優惠。就算外型好我也買不下去。弄不好會淪落類似Ford Mustang Mach-e一樣降價50萬的下場。

還有個拖油瓶Infiniti

Infiniti在沒有銷售量就沒有規模經濟,我看Infiniti可以直接關門了,現有車主整併到Nissan維修保養,品牌直接關閉算了。

一連串的策略錯誤導致今天的困境


241119 小型電動車在南歐玩得下去?

葡萄牙住過一年,一年間租車也跑了上萬公里,在當地特殊的用車習慣下,我實在不認為電動車可以在南歐普及。

首先,南歐人偏好掀背車,無論中小型都很受歡迎,其中類似Yaris, Fit, Polo, Mini大小的又占大宗,這類車子配上1.1L或1.3L的引擎配上手排,非常受到當地歡迎。這類車雖然馬力不大,約莫75hp,但是卻非常省油,一桶油就可以開700公里,實在是非常經濟的選擇。

我在歐洲旅遊從里斯本開車到葡萄牙最南Algarve,隨便就是300公里,在台灣三百公里很遠?但是在歐洲三百公里就三小時的路程,稀鬆平常。而上述這些小車,都能輕鬆勝任這段路程,來回一桶油都不是問題。講個極端例子,我曾經從巴塞隆納開到西法邊境,當晚還南下到瓦倫西亞,一天開車600公里,當時開Citroen C3 手排,也是輕鬆愉快一桶油到底。

反觀現在同尺寸的電動車,Honde e里程220 公里,Mini Electric Cooper SE里程254公里,e-208舊版WLTP里程340公里,這些電動掀背小車遠遠達不到當年隨便就600~700公里的巡航距離。如果以相同的使用需求下,路途中需要充電一到兩次,到達目的地還要再續充電。這樣勢必讓旅途時間增加1~2小時只為了充電。想起來真的蠻愚蠢的。一輛手排平價小車,40L的油箱,輕鬆能滿足的需求。反觀購買價格高昂,巡航里程短,充電不方便的電動小型車根本是智商稅。

再說說環保,這大概是電動車可以嘴汽油車的地方。當前最在意二氧化碳排放量,Peugeot 208 /2015年款1.0三缸汽油102g/km,柴油99g/km,雖然非零碳排,但是從數據上還是非常的環保。

總而言之,在南歐實在沒有買電動車的必要。

190110 感興趣的車

150萬以下
  • MAZDA MX-5 (手排 with LSD)
  • MAZDA CX-30 (2.0小缺點)
  • Suzuki Swift Sport (有手排了)
  • Suzuki New Jimny
  • Toyota Camry(好爸爸車 改款後外型不愛)
  • Toyota C-HR(新款沒引進 很可惜)
  • Toyota Auris (有TSS2.0 還是車美仕 跑的有夠慢)
  • Toyota Prius PHEV (外型帥 隔音差 只為省油錢)
  • Mazda 6 Wagon - 單純看外型
  • Peugeot 208GTi (2018三門款) - 停產
  • Fiat 500 Abarth (手排) - 妥善率
  • Alfa Romeo Mito (停產)
  • Lexus UX250h 省油 可惜是2.0
  • Lexus CT200h 省油 - 停產
  • Focus ST (2021手排) 應該很耗油
  • Nissan Juke (外型帥 三缸是缺點)

200萬以下

  • Subaru STi (除了掀背那一代 每一代都喜歡)
  • Honda Civic type r (只有水貨) 新一代破三百 我想還是算了
  • Mercedes-Benz C Coupe (消光灰)
  • Toyota GR Yaris 
  • Nissan Ariya (電動車)
  • Renault  Mégane RS 2009 (停產)
300萬以下
   
  • Toyota GR Supra
300萬以上

  • Porsche Cayman 718t (手排)
  • Porsche Cayman 718 gt4 2021 (手排)
  • Porsche Cayman 718 gts 2020 (手排)
  • Porsche 911R(手排)
  • BMW M2 (手排)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